好不容易和談得來的對象見面了,你小心翼翼,深怕一不小心就破壞剛萌芽的感情。於是,即使約會中有些讓你不自在的情境,你也不敢多說什麼,害怕如果向對方表達拒絕或表示不喜歡,有可能失去發展機會,或留下不好印象。
或者,你在過往感情經驗中常常問自己:「難道我不值得被好好對待嗎?為什麼一再退讓、委曲求全的人總是我?」
如果你有過類似困擾,我想幫自己立下「關係界線」正是你需要克服的挑戰。
關係也要立下界線,而且需要「言行一致」才有效
什麼是界線?就是「你允許別人對待你的方式,讓對方知道你可以接受什麼、不可以接受什麼」。
很多時候,在關係中我們會感到不被尊重、被控制或被不負責任的對待,也許真的是對方不好,但其實我們也須負起部分責任,就如同一支雙人舞,舞步是兩人「共同」編織而成,關係的互動也是如此。當我們沒有設定適當界線時,就某種程度而言,教別人可以如何對待我們的,其實是我們自己。
而在相處過程中,界線會以顯性和隱性的方式傳達到對方那裡。顯性的方式指的是透過溝通,向對方說明我們對不同情境的原則和底線,隱性的方式則指的是,當對方碰觸界線時,我們當下的真實反應。
比如,你說無法容忍在關係中有任何欺瞞,但當發現欺騙行為時,你卻高高舉起輕輕放下;或者,你希望對方能給你適度的隱私空間,可是當對方未經同意就查看你的手機時,你卻一再退讓,彷彿默許對方的這種行為。
通常你的實際反應,會被當作是「你對界線的接受程度」,這也是為什麼「隱性界線比顯性界線更具影響力」的原因,更說明了「言行一致」的表達界線有多重要。
所以說,與其到了關係終點才感嘆遇人不淑,不如在相識之初的約會階段就先立下關係界線。
立下界線能保護你,不因「害怕失去」而捨棄真實的自己
雖然你可能對「界線」的概念不算陌生,只可惜我們在談論界線時,容易和「設限」、「不好相處」畫上等號,彷彿只要拒絕別人,就表示自己不夠大方、過度神經質,特別是當我們又生在總要求每個人互相照顧、體諒、以禮相待的華人價值觀裡。
但親愛的,請放棄這些觀點,一個健康關係本來就需要立下界線,來區別你我之間的差異、認知該相互尊重的地方。也可以說,界線是種「自我定義」,讓對方知道在與你的關係裡,他被同意能做哪些事情、哪些行為不被允許。如果你因為害怕失去或不好意思而不斷讓自己的底線往後退,也等同於你不尊重自己。
我曾有個女生朋友分享一段真實的經歷:她跟一位在網路上聊一段時間的曖昧對象終於說好要見面。一開始她很開心遇到這個各方面都很好的對象,但這份開心,反而讓她擔心錯過。所以,相處時對他的要求與期待都一概答應,包含對方想去哪裡、詢問她的感情史等。第二、三次約會時,沒經過同意就牽她的手,吃飯時趁她去廁所時看了她的手機,即使非常不舒服,她仍選擇不吭聲。直到後續幾次約會,狀況變本加厲,在累積諸多不滿情緒後,才封鎖對方不再往來。這段經歷對她來說,除了失去發展機會,也受盡了委屈。
當對方明明跨越了界線,你仍一味迎合與討好、壓抑委屈不滿,等於你允許他繼續用你不喜歡的方式對待你。因此,約會時你應該練習放下「因害怕失去而小心翼翼」的心,保護自己在界線裡做自己的主人,唯有以此作為前提的關係,才會是真正的幸福。
延伸閱讀:哪些特質,會是你我關係裡的苦 (上)
幫自己立下界線,可以知道哪些人其實不適合你,別再浪費時間了
除了自我保護外,約會階段就立下界線,也能讓你提早辨識這段關係是否值得繼續投入心力。對方能給予你所需要的尊重嗎?或者,他對你的界線會感到不自在?由於約會階段通常是形塑兩人相處模式的最佳時機,因此,在保有界線的前提下,創造一個更客觀的環境條件來認識彼此,對於判斷和形塑這段關係接下來的發展,是非常加分的。
對此,我建議你可以試試直接分享你的想法。比如你不喜歡太黏的人,也期待有各自空間的關係;或是你不喜歡驚喜,所以如果要見面,希望能事先約好;又或是,你不想在還沒準備好時,就分享自己的生平和過去。當然,你也可以問問對方,他對你的界線有什麼不同看法?他的界線又是什麼呢?
假如你對認識初期就要主動談論自己對關係的界線不那麼自在,那也沒關係,只要在遇到對方踩到底線或讓你不舒服的狀況發生時,試著溫和、堅定且不批判的坦露你真實的感受,也是一種保護自己的做法。
若對方心智夠成熟,他會知道這不是拒絕,而是你有自己的原則,他需要尊重你,也藉此更了解你;若對方選擇輕視你的感受,覺得你大驚小怪,你也可以平靜面對他的決定,但同時做出符合自己心意的選擇,提早辨識對方是否值得你繼續投入心力。
所以,渴望愛的你,記得練習在約會時先立下自己的界線,認可它,相信你值得被對方尊重、好好對待,也可以在認識階段的相處中辨識你自己的感受,並且誠實面對、適時表達給對方知道,藉此觀察他面對你的界線的真實回應方式,才能更有機會遇見一段合適且健康的關係,也讓你在關係中更能舒服地做自己。
延伸閱讀:
為什麼不應該太快在一起?
擇偶條件怎麼列?你不可不知的兩種清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