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一個能長久走下去的人,為什麼不能憑感覺?

love-is-not-just-feelings
5,900
分享
圖|unsplash

如果你只是想品嚐愛情,而且「能否長久或幸福安穩」不在你的考量之內;或者,你才正值情竇初開的18歲,有大把的人生可以探索和嘗試,那麼憑感覺談戀愛,我想也無可厚非。

畢竟如果單純想「Fall in love」,那只考慮費洛蒙也很正常;但如果希望能「Fall in love with the right one」,光憑直覺和心跳,就不太可靠了。

所以擇偶,為什麼不能只憑感覺呢?

因為心動的感覺維持得了一時,維持不了一世。

暗戀、曖昧、熱戀的時期,心跳加快的感覺讓你對另一個人魂牽夢縈,你可以跟他/她耳鬢斯磨、百看不膩,你也可以跟他/她情話綿綿,彷彿聽到對方的聲音就不需要睡眠,這些都是因為你的身體會在親密關係初期分泌大量的化學物質。

像是神經系統中的興奮物—「質苯乙胺」和「多巴胺」,又被稱為「戀愛興奮劑」、「人體天然巧克力」;而「催產素」和「加壓素」,除了能讓我們產生心跳加快的激情外,還能讓我們感受到溫暖與安頓。

然而不幸的是,我們的身體無法一直承受長久的刺激。美國康乃爾大學教授Cindy Hazan曾針對在37種不同文化氛圍中生活的5,000對夫妻調查,並進行醫學測試,得出的結論是:18至30個月之後,雙方都不會再有心跳及冒汗的情況。也就是說,平均一年半到兩年半—最長不超過4 年,這些愛情激素的濃度高峰會開始消退,隨著它們的減少和消失,激情也由此變為平靜。

換句話說「心動的感覺是有「有效期限」的。」

延伸閱讀頻率相同的人會互相吸引,那你知道這個吸引力,也有分層次嗎?

圖|unsplash

當心動的效期過去,你將不再需要大量的深情對望,而是開始需要自己的空間和時間,並投入生活其他事物;你將無法像初期那樣看對方樣樣都好,而會開始注意到你們之間的差異;你也將無法再一味取悅對方,而會開始重視自己真正的想法和需求。

於是,粉紅色泡泡破了以後,所有當初你透過直覺看到對方的優點,最後往往都會變成問題。

憑感覺背後的運作,經常是潛意識

潛意識陷阱1:不自覺地想找和自己父母「很像」或「很不像」的伴侶

這一類的運作規則,是憑著剛開始相處的感覺,而非對對方的深入認識。嚴格來說,它只是一種投射,並不表示我們思考過自己是否「適合」與「需要」這樣一個伴侶。

我遇過一些想在愛情裡當個小女孩的女性,因為小時候爸爸沒有給自己足夠溫柔的愛,於是她們在戀愛時,希望找尋可以像爸爸一樣,把他們當小女孩疼愛的伴侶。可是當另一半逐漸成熟長大,想要離開『爸爸位置』的時候,她們卻不想長大,於是關係開始出現衝突。

依靠潛意識的擇偶歷程,通常也會狹帶著某種從家庭帶來的傷或親密關係中的扭曲。

潛意識陷阱2:不自覺地被那些跟我們「很不一樣」的人吸引

如果對方身上有個閃閃發亮的特質是你所沒有的,潛意識會讓你被深深吸引:例如「木訥的人愛上活潑健談的人」。

剛認識時,木訥的一方會感覺自己找到活力與熱情,健談的一方則會覺得自己找到了最忠實的聽眾;等化學物質消退後,木訥的一方可能開始對那些塞滿行事曆的活動和嘩啦啦的說話聲感到吃不消,健談的那一方則會開始對於死氣沈沈的相處模式感覺快要窒息。

也就是說,若我們只靠直覺運作擇偶機制,被不對的人吸引的機率就可能越高。

《心理學測驗》用比「感覺」更可靠的方法找對象

海苔熊推薦,排除95%不適人選,72H約到想認識的人

開始測驗 (10分鐘)

只憑感覺,也會讓我們忘了把「現實」列入考量

舉一個案例:「你是個台北的獨生女,雙親都年事已高,接下來的日子可能需要仰賴你的照顧,然後,你遇見了一位將來要繼承家裡事業的台南獨生子。你的直覺告訴你,他是個很不錯的對象,也讓你動心,於是決定試著交往。等到論及婚嫁的時候,光是婚後小倆口到底要待在台北還是回台南,就已經吵得不可開交…」

我們從小到大都被大眾媒體不斷放送的愛情腳本牽著走,使得我們對親密關係的想像總停留在約會、求婚、婚禮等充滿粉紅色泡泡的圖像裡;很少人會跟我們分享婚姻生活和生兒育女的「難」,因為講這些似乎太庸俗、太不美好了。但,你是真的像電影裡說的那樣—「不在乎天長地久,只在乎曾經擁有」嗎?

前幾年在翻新手父母的相關文獻,有個數據真是嚇傻了我:「研究顯示,即使是雙方都想要小孩的伴侶,在第一個孩子出生後,關係滿意度平均會下降60%至80%之多,直到老大滿15歲左右,才會恢復到原本的高點。

從我在諮商實務工作中遇到的伴侶個案來看,我認為這個問題背後的一大原因,就是因為我們習慣只憑直覺擇偶,而沒有真正想清楚,我們共同生活、一起經營有孩子的家庭,會成功嗎?從伴侶合作來看,我們對彼此的角色期待又是什麼?

圖|unsplash

別再憑感覺了!擇偶,其實是有思考原則與參考方法的

熱戀的化學物質的確有它的重要性,畢竟愛情與感覺從來就是密不可分的。來到我諮商室裡的老夫老妻雖已多巴胺退散,但若他們仍能夠清楚地記得相識的那一天、談戀愛時的甜蜜往事,這些美好的回憶和滿足的連結,還是會對他們的關係修復和改善很有幫助。

但若想聰明擇偶,找到一個真正適合自己的對象,並且有辦法一起經營關係,你就不能「只」憑感覺,而是也需要同步理性思考。在認識新的對象、墜入愛河前,先透過認識自己,勾勒出親密關係中,除了「有感覺」以外、更貼近現實且能長久運作的藍圖,才有機會遇見真正有潛力成為「the right one」的人,而且你才能認得出來!

《心理學測驗》用比「感覺」更可靠的方法找對象

海苔熊推薦,排除95%不適人選,72H約到想認識的人

開始測驗 (10分鐘)

在後續其他文章中,我們會再進一步解釋如何認識自己、擇偶的思考原則與方法,以及如何將這些理性思考應用在交友過程中,作為對象挑選和觀察的指標。

找到幸福,有比只憑感覺更可靠的方法,你準備好了嗎?

延伸閱讀:

哪些特質,會是你我關係裡的苦 (上)
為什麼不該太快進入交往關係?

About the author
加拿大情緒取向伴侶治療(EFT)— 國際認證治療師,曾於醫院工作多年、現任懷仁全人發展中心諮商心理師,專長於親密關係、情緒調節、性別與 LGBT 議題。同時也是一個五歲小男孩的媽媽,一個從空姐變諮商心理師的六年級生,喜歡攝影、旅行,觀察書寫。

個人部落格High媽心理師粉專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